对领域知识与数据科学浅浅吐槽

在最近的一次跨学科研究中,我们意外发现新手可能比专家更专注且效果更佳...

WIN客户端开发技术选型调研(自用留存)

为现有 Windows 服务开发跨平台桌面应用。调研涵盖 Electron、Tauri、Flutter、.NET MAUI 等跨平台框架,以及 WinUI 3、WPF 等 Windows 原生框架,并分析了 Qt 框架。 调研重点关注框架的成熟度、生态系统、性能表现、开发效率、以及与系统组件交互能力,例如界面截图、剪贴板操作、快捷键等。此外,还考虑了未来国产化需求,例如 Linux 支持和信创生态兼容性。 后续将根据项目具体需求,对选定框架进行更深入的技术评估和原型开发,以确定最终方案。

常用大语言模型提示词

本文记录了一些自己常用的大模型提示词。

KL散度

这篇文章介绍了KL散度(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的概念和推导过程。首先介绍了熵的定义,然后通过熵的推广得到了KL散度的公式。KL散度可以用于衡量两个概率分布之间的差异,具有非负性质,但不具有对称性。文章最后总结了KL散度的两个重要性质:非负性和不对称性。

实验室GPU服务器使用简要说明

本文介绍了服务器的基本情况和连接方式。服务器拥有两块GPU:RTX3090 24G和泰坦12G,采用Docker容器化管理。容器只保留/home/ubuntu目录,其他目录不保留。可通过Zerotier加入网络后使用SSH连接服务器,传输文件不宜使用sftp,大文件建议使用wget从网络下载。

实验室GPU服务器管理员指南

本文介绍了服务器的基本信息,包括GPU型号和数量、存储目录、虚拟化环境和连接方式。重点提醒勿将服务器当做存储使用,并强调了备份数据的重要性。同时还介绍了容器部署方法、配置保存方法等内容。文章最后对已被弃用的LXD设置方法做了说明。总的来说,本文为服务器使用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警示。

TrueNAS虚拟机备份转换(KVM)

本文介绍了在TrueNAS Scale虚拟化环境中导出和导入虚拟机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使用dd命令将虚拟机打包为raw格式镜像文件,使用qemu-img进行格式转换和扩容,最后使用dd命令或qemu-img将镜像文件导入到新建的zvol中。这些操作为虚拟机的备份、恢复、迁移等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

WSL2(Ubuntu)配置Java Hadoop Spark环境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Windows 10上安装和使用适用于Linux的Windows子系统(WSL)以及WSL 2。首先介绍了WSL和WSL 2的概念和区别。然后详细说明了如何在Windows 10上启用并安装WSL功能,包括启用适用于Linux的Windows子系统功能、检查是否支持WSL 2、启用虚拟机平台功能、下载并安装Linux内核更新包,最后安装Linux发行版。最后简要介绍了如何在WSL中安装Java环境。

编译jdk

本文介绍了在WSL2环境下使用Ubuntu 22.04编译OpenJDK 12的过程。首先从官方仓库和 GitHub 下载了 OpenJDK 12 源代码,然后安装了编译所需的外部依赖库和 OpenJDK 11 的引导版本。接着使用 configure 命令配置编译参数,最后通过 make images 命令进行了编译构建。文中附有相关命令示例和操作截图,对整个编译过程进行了清晰描述。

learning-memory-guided-normality代码学习笔记

Memory模块是该神经网络架构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一个存储键值对的内存,并定义了对内存的读写操作。读操作通过计算查询向量与内存中键向量之间的相似度来检索相关内容。写操作根据查询向量和相关度分数,更新内存中的键值对。该模块还包含了用于训练的损失函数,用于增强内存的区分性和紧凑性。整个模块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查询和自更新的记忆系统,支持神经网络的学习和推理。